主办:山西省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版权所有
承办:临汾市司法局
晋ICP备05003731号 网站标识码:1410000076
联系电话:0357-3350116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临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一、案例基本信息采集
举办单位: 洪洞县普法办、县司法局、洪洞广播电视台
普法对象: 社会公众
普法活动形式: 电台普法栏目
普法活动日期: 2015年3月23日-至今
供稿: 县司法局 贾亚红
审稿:(实名,逐级)
检索主题词: 与法同行、普法栏目、以案释法、有问必答、普法课堂等
二、案例正文采集
洪洞县创办《与法同行》普法栏目
【活动概况】
为进一步创新法治宣传模式,提高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洪洞县普法办、县司法局联合县人民广播电台于2015年3月23日创办了《与法同行》普法栏目,邀请山西飞虹律师事务所、山西靖华律师事务所、山西天锋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及相关单位做客栏目,讲解相关法律知识,栏目每周一11:30、16:15、21:30时间段循环播出,通过群众身边发生的法律事件,讲解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心的法律问题,努力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栏目分为《以案释法》、《有问必答》、《七五普法课堂》三个板块,《以案释法》板块通过贴近实际的案例或者社会热点新闻、热播电视剧等等为引申,邀请专业律师走进电台直播间,详细讲解相关案例及相关法律知识。《有问必答》板块则是针对听众提出的法律问题,专业律师做详细的分析,为听众朋友们解答疑惑。《七五普法课堂》板块,每期抽取与广大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问题,由专业律师进行解答。《与法同行》节目的制作播出,以全方位立体式的普法宣传方式,进一步将法律知识送到人民群众身边,力图通过群众身边发生的事件、现象、问题,揭示其背后的法律原因,引出法理探讨,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节目语言平实,贴近群众,将法理性融入到故事情节之中,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为广大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三年来,栏目共制作了150余期,播出450余次。
【重点宣传内容】
《与法同行》普法栏目内容涵盖法律法规、法律知识、法律动态和案例分析等,以身边人、身边事,扩大了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提高了群众借助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观念和意识。
1、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党内法规等法律法规。
栏目通过邀请律师进行案例分析,对其中包含的法律法规进行讲解分析。通过干部法律知识问答,对与广大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普及。在全社会普遍开展法律教育,弘扬法律精神,树立法律权威,深入宣传依法治国理念。通过干部法律案例的分析突出宣传党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尊崇党章,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决维护党章权威。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各项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宣传与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和协调。
2、学习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助力群众过好传统节日。
在春节期间,我们邀请律师针对容易出现的节日期间容易发生的社会问题进行法律问题。例如:关于年底车票方面的法律知识;关于年假双薪方面的法律知识;关于劝酒担责方面的法律知识;关于春节期间旅游以及公共交通出行方面的法律知识;关于返程是否属于工伤方面的法律知识;关于节后求职陷阱和跳槽方面的法律知识;关于节后防范诈骗方面的法律知识等。将这些法律问题结合出现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广大人民群众通俗易懂,做到提前防范。
3、宣传与社会热点相关的法律知识
在互联网通讯时代,网上购物盛行,而微信也几乎成了人们之间联系与交流的,付款与收账的必备工具。针对这种情况,《与法同行》栏目通过热点案例分析,详细讲解了关于微信群主的法律责任;关于抢红包、扫码支付、花呗借呗方面的法律知识;关于快递丢失、网购如何维权方面的法律知识等,使人民群众认识到网络陷阱、网络诈骗,以及应当承担的网络法律责任。在电视热播《人民的名义》和《欢乐颂2》期间,《与法同行》栏目顺势邀请律师对两部电视剧中出现的热点法律问题和法律知识进行了讲解分析,对广大干部群众起到了警醒和预防作用。另外,在清明、五一、学生暑假和开学期间、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也专门开设特别栏目对涉及到的法律知识进行了案例分析和解读。
4、在法律法规颁布的重要时间节点进行普法宣传。
在《婚姻法》修改实施期间,专门邀请律师对与婚姻家庭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与讲解,例如关于夫妻共同财产需要对方同意方面的法律知识、关于假离婚方面的法律知识、关于恋爱期的法律知识、关于夫妻共同债务方面的法律知识等。
在《民法总则》实施期间,播出《民法总则》宣传讲解特别节目,2017年3月15日上午,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此次栏目对民法总则的十大亮点进行集中宣传:(1)明确胎儿的权益保护。(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下调。(3)特别强调抚养赡养义务。(4)扩大监护对象的范围。(5)监护人主体发生变化。(6)完善撤销监护人情形。(7)新增非法人组织为民事主体。(8)增加保护虚拟财产规定。(9)增加继续履行责任承担方式。(10)诉讼时效由两年延长为三年。
另外,《与法同行》在每期节目中开设了《有问必答》和《七五普法课堂》环节,重点宣传宪法和各部门法,对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掀起了全民学法的热潮。
【活动特点和效果】
县普法办、司法局、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的《与法同行》栏目以典型案例的形式来普法更接地气,典型案例的素材全部来源于实际发生在公民身边的审判、执行案件,贴近群众,更容易得到公民的关切,也更能为公民所接受。主要有以下现实意义:
一是创新载体,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便于群众更好地学法用法。我们充分发挥广播覆盖面大,便于收听,普及性强的特点,以广播的形式进行普法,强化普法宣传的趣味性。在节目制作过程中,我们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将机械、抽象的法律条文具体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轻松说法,“说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对广大群众而言,更具有实用性,更好地帮助广大群众学法用法。
二是发挥优势,针对性和时效性相结合,更好地满足群众法律需求。在普法广播的“有问必答”环节,针对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我们积极发挥优势,邀请了专门律师进行解答,帮助群众解决法律问题,及时疏导群众的情绪,引导他们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极大地提升了司法行政的社会影响力,同时更好地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法律需求。
三是坚持不懈,原则性和创新性相结合,不断探索普法宣传教育新形势。“与法同行”普法广播栏目是我们在“六五”普法期间进行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节目开办4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法律教育、引导群众,对于以案释法环节的各类案例严格审查,确保法律用语严谨,适用法律明确,给群众以正确的引导。
“与法同行”普法广播栏目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和点赞,通过这一形式进行普法,我县法治宣传教育实效性进一步加强,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事务的能力明显提高,全民法治观念和全体党员党章党规意识明显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弘扬法治、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氛围明显浓厚。
主办:山西省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版权所有
承办:临汾市司法局
晋ICP备05003731号 网站标识码:1410000076
联系电话:0357-3350116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临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