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山西省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版权所有
承办:临汾市司法局
晋ICP备05003731号 网站标识码:1410000076
联系电话:0357-3350116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临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一、基本信息
检索主题词:法治宣传;普法大舞台;方言普法短剧;经纬剧场;翼城普法模式
举办单位:山西省翼城县司法局
普法对象:社会公众
普法活动形式:方言普法短剧电视栏目
普法活动日期:2006 年 3 月以来
二、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山西省翼城县司法局紧跟时代脉络,紧扣法治精神,不断探索,自2006年起,与县电视台合作,在全国首创方言普法短剧电视栏目《经纬剧场》。在栏目开播至今的12年里,先后编播普法短剧520余部,涉及法律法规334部,参演群众演员多达6200余人次。十二年来,该栏目始终以“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理念、引导法治行为”为宗旨,以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原则,按照故事化、典型化、实用化、乡土化的方针,针对每周播出节目相关的事件和案例进行法理点评,有效地提升了节目的观赏性和感染力。同时,坚持推陈出新,多次与中央、省、市电视台合作、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将《经纬剧场》一次次提档升级,更新换代,赋予了栏目长久而旺盛的生命力,使《经纬剧场》成为翼城普法的一张名片,成功探索出一条普法工作的新路子,在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点宣传内容】
(一)把普法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效结合,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热情
十二年来,根据现实需要,剧组精心组织编创涉及道德教育的《母亲泪》《气死婆》《又到添仓时》《该他了》等短剧150余部。为唤起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策划、拍摄了《夕阳独好》《星星的孩子》两期节目,引起了全县观众对残疾人事业的广泛关注。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策划、拍摄了《迷失》系列短剧,在全县各中小学巡回播放。针对涉农合同纠纷,策划、拍摄了《鱼塘之争》《承包地之争》两期节目。以群众身边的道德事件为原型,提高群众角色代入感,积极吸取群众意见,与群众形成合力,共同提高栏目水平,比如,《麦“吃”羊》一剧由于律师点评时只讲了给麦田里撒农药防止羊吃麦如何违法,而对羊吃麦的行为没有进行明确的违法定性。节目播出第二天便有村民集体打热线电话与剧组“论战”。剧组只好在重播时加了“编者按”进行再次释法,但仍有许多群众不满意,要求点评律师站在法律角度谈论羊吃麦的违法性。之后栏目组针对群众的要求,对律师点评作了严格规定,要求既要符合法律规定,又要力求准确全面。又如,节目播出过程中有群众提出演员是否应使用普通话问题,栏目组对此作了充分调查研究,确定了继续使用乡土语言、同时增加普通话字幕的节目形式。
(二)把部门业务与普法工作有效结合,真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执法谁普法”
翼城县司法局建立协调机制、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动员各部门结合各自行业特点和群众法律需求,充分利用栏目平台,参与剧本创作、提供短剧演员、进行法规点评。全县共有80多个单位参与栏目编创,先后创作了《建房风波》《麦田污染之争》《讨薪》《水之惑》《黑金》《逃兵》等短剧240余部,为预防职务犯罪,加强廉政教育,县检察院拍摄的5集体预防职务犯罪系列短剧,被省人民检察院在全省检察系统内推广。县国税局参与拍摄的《正式发票 》《偷税的代价 》等5 集系列税法短剧,作为全省税法教材 在各市县电视台巡回播出,并在山西电视台展播,收到良好效果。
(三)把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有效结合,实现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机统一
为克服空对空,“学用两张皮”,他们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每部短剧的选题都要求调查研究,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以针对性求实效性。一方面未雨绸缪,针对可能发生的社会问题和矛盾有预见性选题,教育群众,防患于未然。比如,2014年在农村村委会换届选举之前,为引导广大群众依法选举,自觉抵制拉票贿选等违法现象发生,提前拍摄以村委会换届选举为题材的普法剧《选举风波》,并在栏目反复播出,取得显著效果,在选举期间,全县无一例因选举上访的事件发生。另一方面亡羊补牢,对苗头性问题和突发事件,第一时间针对性选题编播,及时正确引导。比如,针对土地承包纠纷多发现象,他们编播了《鱼塘之争》《土地承包之争》,使此类纠纷和上访案件大幅度下降。针对部分司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不能公正司法、依法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他们克服重重阻力,在县委政法委大力支持下,先后组织县公安局、县人民法院、县住建局、县环保局、县安监局等多个单位,编播了《代价》、《迟到的赔偿金》、《房产证》、《开绿灯》、《违法生产的代价》等十部短剧,警示执法司法人员依法办案,杜绝人情案、金钱案等不正之风。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联合县纪委,先后编播了《侥幸的代价》、《变味的“爱心煤”》、《找回来的祸》、《村主任家的喜事》、《权力背后》等多部短剧,警示党员干部厉行节约,杜绝“吃、拿、卡、要”等歪风邪气,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行之有效的普法实践,使全民法治观念不断增强,全县综治和法治建设基础进一步夯实。
【活动特点和效果】
一是普法形式生动鲜活,群众成为普法的生力军。《经纬剧场》普法栏目变教条式讲法为情景化短剧,变当事人为扮演人,变普通话为翼城话,由本地群众参与演出,并聘请法律专家针对事件和案例进行法律点评。大大增强了群众对短剧的亲切感、新鲜感、认同感和获得感。普法内容与群众生活密切联系,群众口口相传,既是普法对象,又是普法主体,成为普法队伍的一支生力军。
二是普法效果良好,创新了社会治理新模式。这种做法被省司法厅誉为“翼城普法模式”,被中央综治办称赞“既是普法工作的创新,也是社会治理的创新”,成为全县普法工作的一张名片,全省普法和综治工作的一个亮点。2013年翼城县被全国普法办评为“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集体”。2016年9月,他们的做法在全国综治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今年7月,中宣部、中央政法委、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组织拍摄的电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中全面介绍了翼城经验。
三是普法作品创作坚持不懈,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翼城普法短剧从2006年开拍,从“五五”普法迈入“七五”普法,坚持十二年,创作的作品内容丰富,紧密结合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被群众亲切的称为“炕头上的法治讲堂”和“知心的法律之友”,增强了法治宣传教育实效。多年来翼城各类信访案件逐年下降,治安案件发生率、刑事案件发案率以及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均明显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在全县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在推进法治翼城建设过程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主办:山西省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版权所有
承办:临汾市司法局
晋ICP备05003731号 网站标识码:1410000076
联系电话:0357-3350116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临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